中共中央、国务院近日印发《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》,明确我市五大方面32项重点任务,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是加强协同创新产业体系建设。
长三角是我国科教资源密集、创新能力强、产业基础好、开放程度高的区域之一。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协调发展,重点是要把丰富的产业、科技、人才资源整合起来,把多重资源叠加的优势体现出来,释放出创新驱动发展的强大能量,建设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。在此过程中,致力于建设“全球有影响力创新名城”的南京,理应担当重要角色,展现“南京作为”,扛起“南京担当”,为长三角一体化创新发展提供强大引擎和支撑。
推动长三角创新产业体系建设,南京一方面要充分彰显创新名城的特殊效应和特殊魅力,进一步集聚创新资源、创新要素,争做创新产业发展的策源地和示范区,并把创新“强磁场”辐射到整个长三角地区,为长三角一体化贡献南京经验、南京智慧,助力兄弟城市发展。另一方面,在创新合作中,我们也要突出产业的差异性、互补性、特色化,发挥各自优势,强化联动合作,努力构建定位准确、分工明晰、协同推进的技术创新体系和产业发展体系,让长三角地区成为强劲活跃的增长极、高质量发展的样板区。
在具体路径上,南京应结合创新名城建设的高端化、融合化、集群化等“六化”导向,主动参与和引领区域创新共同体建设,推动科技资源合理流动与开放共享,推动技术交易市场互联互通,形成协同创新的强大合力。在产业分工协作上,围绕南京“4+4+1”主导产业体系,强化区域优势产业协作,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改造,建设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,形成若干制造业集群。与此同时,也要加强创新链与产业链跨区域协同,共同培育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,加快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。
独行快,众行远。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,增强长三角地区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,提高经济集聚度、区域连接性和政策协同效率,对引领高质量发展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意义重大。作为省会城市、特大城市和中心城市,南京应以更宽视野、更大格局,积极探索长三角协同创新的有效路径,着力构建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,真正实现资源共享、优势互补、错位发展、互利共赢。
事实上,这场以“科创+产业”为主题的时代大戏早已开场。今年1月,南京牵头召开了建设“长三角科创圈”专家研讨会。6月底,上海、江苏、浙江、安徽三省一市代表在宁签署《共建长三角科创圈创新平台倡议书》……站在新起点上,南京愿与兄弟城市携手共进,共抓政策机遇,共享发展红利,共同描绘更加美好的明天。